潘金莲,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女人,是放荡贪婪的代名词,和西门庆勾搭,害死亲夫武大郎,最后被武松斩杀。
对于潘金莲在历史上口碑肯定一直不好,但是近代以来有人为其翻案,认为潘金莲应该有权力离开丑陋无能的武大郎,去寻找真爱西门庆,这叫女性解放,婚姻自由,是当时社会的不公逼迫她做出了极端行为,主要责任不在潘金莲。
对于此类观点对错我们不做评价,我们只对这个话题进行推论,看看假如在宋代,潘金莲这样的女人有没有婚姻自由的权力。
《水浒传》成书时间大概是元末明初,作者对于书中社会情况的描写很多是取自自己生活的环境,然而《水浒传》毕竟是一部以北宋时代为背景的作品,所以我们要看就要看北宋时代的状况。
在我们大多数人印象中,宋代女人社会地位很低,毕竟著名的程朱理学就是完成于宋代,三纲五常,夫唱妇随,妇女缠足禁锢的道理貌似也应该是那时候开始的。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宋代女人的社会地位并不低,虽然宋代贵族女人比不上唐代贵族妇女开放自由,但是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宋代的女人社会地位反而比唐代女人社会地位更优越一些,这主要反映在宋代的法律条文中。
在宋代的法律中,女人不仅有学习生产生活的自由,而且有婚姻自由,可以选择离婚或再嫁。(当然必须要看到,女人主动告自己的丈夫,即便是正确的也是坐几年牢的)
宋代对于女人离婚,寡居女人再嫁也并不歧视,不少著名的人物都娶了寡妇,不少有名的女人也曾选择离婚,比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就状告丈夫,选择离婚。
宋代是一个“小政府大社会”型的结构,对于基层民众基本能做到放权,当然即便这种权力仅仅是地主阶级能够享受到。
另外,我们熟悉的程朱理学,三纲五常,夫唱妇随等理论和风俗虽然开端于宋代,但是在的当时还没能形成社会主流,对于当时所起的影响也不算太大,我们很多人“印象流”宋代女性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是不确切的。
所以,假如宋代真有潘金莲此类人物,那么她也是有选择离婚再嫁的权力的,她不需要和西门庆暗中勾搭,完全可以离婚嫁入西门家,按照宋代法律规定,武大郎甚至要把潘金莲的嫁妆一并还给她。
《水浒传》中对于女人刻骨铭心的仇恨不知道是出于当时社会的认知,还是作者本人的不幸遭遇,总之小说为了反映当时社会不公以及武松仗义行侠的特点而塑造了潘金莲这个荡妇形象。但是从真实历史的角度看,潘金莲这个人物在宋代社会背景下存在一定漏洞,是一个小小的BUG。
山东83版水浒传里面的潘金莲谁影的
山东籍演员牟霞
潘金莲的结局如何?
潘金莲的结局:被武松一刀杀死。
潘金莲,是《水浒传》中出现的虚构人物金瓶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几百年来,她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堪称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这就是潘金莲。至后,极度演绎而活在戏剧舞台文学作品中,成为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
但明朝历史上真正的潘金莲则是清河县令武植的夫人,为人贤良淑德,因夫妻二人形象被恶人恶意丑化,并在老百姓当中流传,被施耐庵收录进了《水浒传》,因此书中的潘金莲只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在《金瓶梅》中,其经历、性格、生活等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要的充实,从而塑造成一个美丽风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欲无度的女人。潘金莲是西门庆的第五房妾,最后死于武松之手。
扩展资料
在文学史上,潘金莲是个淫妇,她因她的放荡纵欲,她的狠毒无情,而被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受到人们的批判和唾骂。可是如果将其放在具体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中,从人性的角度进行更深刻的剖析,潘金莲不过是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一个牺牲品,她嚣张、放荡行为的背后,掩藏着的是内心极度的恐慌和无助。
她选择了一种近乎丧失人性的方式来寻求着生的出路,看似绝情、残酷,却恰恰暴露出她人性最为脆弱的情感——孤独。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苦恼,谁人知道,眼泪打肚里流罢了。”
当时的时代背景,没有给潘金莲一个做人的条件。但是,她毕竟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的人,并且不是一个浑浑噩噩,糊里糊涂,没有思想,聊度一生的人,她“虽然微末出身,却倒百伶百俐,会一手好弹唱,针织女工,百家歌曲,双路象棋,无所不知。”
这样一个女子,社会却没有给她一个自我满足,自我追求的机会,西门庆之类的所关注的只是她能带来什么,能给他们多大程度上的满足,偶尔的一点点施舍,也不过是为了更多的榨取她的肉体。没有人会在意她的所需所思所想,她的物质世界是贫乏的,她的精神世界是孤独的。
参考资料来源:-潘金莲 (小说《水浒传》与《金瓶梅》中人物)
水浒传潘金莲的性格特点
潘金莲,是《水浒传》中出现的虚构人物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堪称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这就是潘金莲。至后,极度演绎而活在戏剧舞台文学作品中,成为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
潘金莲是出自《水浒传》中的人物,为卖炊饼的矮子武大郎之妻,因与西门庆有染,毒杀武大郎,最后两人恶行曝光,均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所杀。她与西门庆的关系虽然看似如“蜜糖儿调”般融洽,但可以在西门庆死前死后看出她对西门庆是否有无真正感情。
西门庆在外与家仆韩道国的老婆王六儿偷情回来,本来精疲力尽的他又被淫欲旺盛的潘金莲强行索要,并服下过量春药,致使西门庆脱阳而亡。就是在西门庆病重的那几日,她也不放过,仍强行与他行房,根本不管不顾他的死活。
扩展资料:
角色经历:
潘金莲是清河县里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二十余岁,颇有些姿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潘金莲去告诉主人婆,意思是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郎一文钱,白白地把她嫁给武大郎。
嫁给武大郎后,清河县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经常到武大郎家里调戏她。潘金莲是爱风流的人,见武大郎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就和那些浮浪子弟勾搭上了。因此街坊邻里都传说她:“无般不好,为头的爱偷汉子。”
那些浮浪子弟还经常在武大郎家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武大郎在街坊邻里面前丢尽了脸,又是个懦弱本分的人,因此在清河县住不牢,带着潘金莲搬到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
潘金莲在阳谷县过了一段宁静的生活,后来武松在阳谷县做了都头,和武大郎相认之后搬来一起住,潘金莲见了武松又动了淫欢之心,多次主动勾引武松,武松不但不被她的美色所动,反而还说教了她一番。从此叔嫂二人关系闹僵,武松因此搬出武大郎家,到县衙里去住。
潘金莲又过了一段宁静的生活,她一直嫌弃武大郎生得丑陋,而且为人木讷老实,在几番勾搭不上武松后,在王婆的撺掇下与西门庆勾搭成奸。被卖梨的郓哥撞到后告与武大,武大捉奸不成反被西门一脚踹到胸口,害心疼病躺在床上半个多月。
期间潘金莲不但不管不问,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折磨他。(武大一病五日不起,更兼要汤不见,要水不见,每日叫那妇人又不应。只见她浓妆艳抹了出去,归来便脸红。小女迎儿又吃妇人禁住,不得向前,吓道:“小贱人,你不对我说,与了他水吃,都在你身上!”
那迎儿见妇人这等说,怎敢与武大一点汤水吃!武大几遍只是气得发昏,又没人来采问。——《金瓶梅·第二十五回·捉奸情郓哥定计;饮鸩药武大遭殃》)到后来武大实在没法处,只得拿武松吓她,好让她请郎中来瞧他的心疼病,谁知潘金莲与西门庆商议之下,一不做二不休,反将武大毒死。
阿冰调侃:问:水浒里有个女人他长得好,西门庆见了她就神魂颠倒,美女们见她都把大拇指翘,就连老和尚看见都觉得下身发烧。答:闭月羞花的潘金莲,沉鱼落叶长得美,可恨嫁了个大郎比熊猫还低,引出来个王干娘才穿针引线。
问:水浒里有个武大郎,靠卖炊饼把家养,什么人给他把绿帽戴上,为什么又让他把命丧?答:武松砍了潘金莲的头,因为他嫂子太风流,潘金莲用姿色把西门庆勾,这才有了武松杀嫂报兄仇。
参考资料来源:-潘金莲
潘金莲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潘金莲故居为贝州清河县潘家庄(为避泼污,后改名为黄),少女时代是远近闻名聪明美丽的大家闺秀,是一位名门淑媛。她父亲曾官拜知州。
潘金莲的丈夫武植,自幼崇文尚武,才智超群,家里原本贫困,年轻时期到潘府上打工,因为品行端正且能干,潘知州资助他学习,后将女儿许配于他。
潘金莲以善良贤惠勤劳仁义之贤妻良母闻于乡里,武植考中进士后,出任山东阳谷县令,她知书达理,和武大郎恩恩爱爱,育有四个孩子。
然而,好景不长。武大郎少年贫穷,曾受好友黄堂资助。后来黄堂的家发生火灾,黄堂想要投奔武植谋份差事,但武植待他好酒好菜,却始终不提携他。
黄堂一怒之下不辞而别,并在回乡路上到处散播谣言以泄愤,当地恶少西门庆与他沆瀣一气,添油加醋。
很快传遍各地,并传到《水浒传》作者耳中,写进了书,将潘金莲名声尽毁,也给潘、武两姓后人带来灾难:清河县的潘家和武家几百年来从不通婚。
据河北省清河县县志记载,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经在山东阳谷县做县令,他少年时候的盟兄弟王某家败破落,逃难到他那里,希望看在多年情谊的面子上,给兄弟谋份差事。武县令平时就乐善好施,对这位落于窘迫的兄弟招呼倍至。
王某却不知道武大郎已经暗中为其在原籍盖房修屋,久不见武兄弟资助,便愤然离去。这一走不要紧,他却遂生邪念,忘恩负义,村村说唱,乡乡张贴,谣言惑众,极尽对武县令恶意中伤污辱诋毁之能事。加之曾被武大郎治过罪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武大郎的清官形象从此被毁于一旦,非但如此,就连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之名声遭受玷污及耻辱。
清河县的县志也明文记载武大郎夫妻的真实一面,尽管乾隆皇帝也为武大郎立过碑。
《水浒传》作者后向武、潘建造像并写道歉诗。潘建民说,凡是去过武植祠的潘姓人,都会拍下这组照片,一来敬佩施耐庵后人的勇气,二来也告诉世人,潘金莲并未给潘家丢脸。
潘金莲被《水浒传》和《金瓶梅》冤枉成恶妇荡女的形象,原本是善良贤妻的潘金莲在小说中被写成了通奸杀夫的淫妇,原本是身长七尺文武双全玉树临风的清廉县令武大郎在小说中成了“三寸钉、枯树皮”。
潘金莲因《水浒》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到《金瓶梅》里,她更跃为“女一号”。按书中所写,《金瓶梅》此书名,一是说“金色的瓶子里插着梅花”的意思,二是说由该书头三号女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显然后一说更为通顺。《水浒》里的潘金莲形象还比较单薄,《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却是一个极其丰满、极其鲜活的艺术形象。
来源:
水浒传里潘金莲的扮演者是谁?
《水浒传》里的潘金莲是怎么死的?
是武松把她的头给下了给武大郎报仇…